让学校“建”在图书馆中

阅读次数:28912 编辑: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3-04-13
[字体:  ]

 

52所学校、30位图书馆主任、106位专兼职图书馆教师,1607位图书馆家长义工,385万册图书,生均月借阅量达17.62次……这些数字构成了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如今的校园阅读生态。

从十几年前几位校长围坐探讨什么是一本好书到成立区域阅读联盟,到研发国内第一套小学阅读课程、设立图书馆主任岗位、倡导学科阅读,再到新起点上,探索教师和学生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深度提升,合肥市包河区的校园阅读工作已逐渐从教育的外围走向内核,形成了以校园阅读推动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良好氛围。

在包河区教体局党委委员胡冬梅看来,包河区的校园阅读工作从始至终便带着浓厚的自发式、组团式、互助性的色彩。

早在2006年,包河区屯溪路小学每周举办一次的“好书探讨”活动便在合肥当地颇具盛名,几位对校园阅读工作抱有热忱之心的校长定期围坐,以读书会的形式探讨“校园需要什么样的书籍”“教育工作者应当怎样阅读”“如何把阅读渗透在课堂里”等具体问题。

6年积淀,在大量、多类型的好书探讨中,校长们越发觉察在校园内建设儿童友好型图书馆,以阅读提升校园内涵发展的必要性。2012年,区内8位校长自发联动,成立了“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

“石头汤”之名出自美国画家琼·穆特创作的以中国为背景的同名绘本故事,绘本描绘了三个和尚通过煮一锅石头汤唤醒村民敞开心扉迎接幸福的故事。正如这一名称所寄托的美好愿景,该联盟旨在建立一个持续、高效、长期的校园阅读联动体系,通过携手并进解决校园阅读推进工作中的图书馆建设、书籍筹备、专业人员配备以及课程设置等核心问题。

联盟成立是“实举”。为了切实深入学校,实际解决阅读问题,联盟下还成立了图书馆教师协会,在校长联盟把握方向、探究问题、研究策略、制定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图书馆教师协会则能把参与校的教师群体动员起来,深入肌理式地执行方针、发现问题、加强联系,实现了校园阅读工作从校长到教师、从政策制定到贯彻实施的整体联动。

目前,全区已有37所学校加入联盟,覆盖区内所有小学。联盟理事会定期筹办会议,分享经验、交流活动、共享资源、组团前行,一些起步稍晚的学校在联盟中受益颇多。

“如学校图书馆如何设计、图书如何配备、学科阅读如何有效开展等,先行校的经验可以直接拿来用,再如图书馆主任和图书馆教师的业务培训,薄弱校上岗人员可以到先行校中跟岗实习,或者直接把先行校中的优秀图书馆主任派给薄弱校,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现任图书馆教师协会会长、锦城小学图书馆主任郭菁说。

独行快,众行远。在区域阅读一体化推进过程中,联盟的更深远意义则在于可以实现多类型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样本研究,发现区域阅读推动过程中的深层问题,推动教育内涵提升。

近期,“石头汤”悦读校园联盟依托第三方机构对包河区各校阅读成果进行了科学测评,结果呈现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和阅读价值排名靠前,但阅读能力相对滞后的情况。因此,联盟重点围绕教师阅读支持能力,积极探索通过自主阅读有效提振学生阅读自信心、找寻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成为新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双重助力让校园图书馆成为资源配置中心

推进校园阅读过程中,人是核心,课程是抓手。在这两方面,包河区一直走在先行先试的队列里。

早在多年前,包河区便倡导区内所有中小学校需在中层岗位中专门设立“图书馆主任”职位,职责包括主动参与学科课程规划并提供图书馆资源,为教师提供多种资讯;协助学生善用图书馆学习,承担阅读教学并提供阅读指导;组织教师参与相关阅读培训,督促教师将阅读融入课堂教学等。

多年担任青年路小学本部校区图书馆主任的姜莹时常感到责任重大和“本领恐慌”。日常工作中,她需配合各学科教师做好学科阅读工作,并在学校的特色活动中融入阅读设计。在姜莹的推动下,学校的图书馆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室概念,她更愿意将它理解为学校的资源配置中心和学习中心。通过她的工作,图书馆书籍可以有规章地、自然地“流入”各学科教师的课堂中,学生的阅读素养建立可以科学地、有节奏地融入日常借阅活动中。

有了人,更需要课程的切实落地。2018年10月,《我的图书馆课》在包河区出版,这是国内第一套专业小学图书馆课程。课程在区内小学全年级段同步开设,聚焦图书馆素养、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三方面,助力学生学会阅读、实现读以致用。

“我们把阅读课写进课表,保证每个班最少一周一节。”青年路小学教师陈凤娟告诉记者,学生到校早了、离校迟了,都可以到图书馆阅读,学校还专门在图书馆开设了课后特色课程。

综观全区,结合学校特色发展模式,各校阅读课程已遍地开花,朵朵艳丽。如望湖小学基于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的“7+1”模式;西安路学校开展的初中整本书阅读模式;曙光小学、锦城小学的思政融合阅读;合肥师范附小在美术课融入传统文化阅读;屯溪路小学开展“读书成书”等都已成为区域阅读课程的响亮品牌。

阅读走进万千课堂成为自然流动的空气

在望湖小学科学教师刘瑜婷看来,在区域浓厚阅读氛围的包裹下,阅读走入自己的课堂是一件自然生发的事情,无声无息,四处流淌。

刘瑜婷坦言,曾几何时,如何上好小学中高年级的科学课程,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相对抽象的科学概念这一难题深深困扰着她。直至在区域推动下,学科阅读的概念逐渐走入了她的视野,她开始慢慢从学校的图书馆中找到了解题答案。

“科学图书是学生的重要资源,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倘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科学类图书资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质量,也能提高教学活动水平。”几次试水将课外书籍融入教育教学后,刘瑜婷发现效果很好。因此,她便带着学科组成员搜遍且阅读完了学校图书馆中的所有科学图书,并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按照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将每本图书中的知识与教材知识点进行融合,形成课件,纳入常态化教学。

“简而言之,目前无论上哪一节科学课,学校所有的科学教师都可以按照索引方便地找到相应的课外读物,按照既定的课件设计,把课外知识融入科学课程。”刘瑜婷说。

不仅是望湖小学,目前在包河区,不同学校都可以按照自身的发展特色,将阅读自然地融入其中,助力特色发展突破瓶颈。

区内青年路小学多年来一直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项目。新课标出台后,十几年一直在开展的劳动教育探索迎来新挑战。如何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

“是阅读的力量改变了我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合肥市青年路小学副校长吴莉莉坦言,起初她也对“劳动+阅读”的设想存疑,直到《朱家故事》这本书改变了她的想法。原来,劳动教育的实质是要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

于是,她便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趣园”里开辟出劳动主题书柜“趣悦屋”,里面放满了关于节气、种植、昆虫百科的图书。桃树长虫了怎么办?葡萄果子长小了怎么办?当学生遇到这些问题时,校园中无处不在的图书便成了最有用的劳动工具。

据悉,为鼓励每一位学科教师和家长在阅读上有所创新,包河区设立了阅读创新基金,用来进一步推广、促进学校的阅读创新文化,并连续举办9届包河区阅读创新基金项目评选,诞生了150多个阅读创新项目。

正如人们趣称包河区的学校是“建在图书馆中”,校园阅读在包河区也正从自发自为走向自我规整、回归初心。“校园阅读其实很简单,就是学生一有空就读书,找到书就想看。自然而然,无处不在。”胡冬梅说。

遵循学生阅读的本质规律

本报评论员

从一开始几位校长自发围坐、互荐好书,到成立校际阅读联盟,携手解决校园阅读推进痛难点问题;从建设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到设立图书馆主任、研发图书馆课程,助力图书馆成为学校的资源配置中心和学习中心;从倡导学科阅读到挖潜学生的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历经10余年,从自发自为到“修枝规整”再到新一阶段的自然生发,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的校园阅读工作已逐渐从教育的外围走向内核,成了助力区域教育内涵品质提升的有力抓手。

一桌一椅,一灯一盏,一本一笔,阅读本是个体式的浸润,如何将其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合肥市包河区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回归育人初心,遵循儿童阅读的本质规律”或许是最质朴的解决之策。在推进校园阅读过程中,学校进一步,政府退一步;学校扮演倡导者,政府扮演服务者,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不设限地为他们提供阅读场所、选择他们爱读的书、创设他们喜欢的阅读课,让阅读在各学科课程里自然流淌,让学校图书馆成为教师和学生随时可去、一有空就想去的地方,方可使阅读启智润心、涵养人格的个体作用在校园内无限放大,蔚然成风,继而使阅读走入学校的办学肌理之中。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当前,全国校园阅读工作推进方兴未艾,如何使之从运动式的热忱沉淀为持久推进的育人抓手?包河区以专职人员推进图书馆资源走入各学科课程的方式,也许能提供一种可借鉴的路径。学校顶层设计,图书馆主任做好服务,教师可以便捷地通过图书馆资源解决自身课堂难题,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达成学科交融,获得进步。内驱力达成,自然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顺。“于无形之处用心思虑也,即得无形忘有形。”正如包河校园所呈现的景观:阅读如同空气一般重要且自然,或许这才是校园阅读工作推进的深远意义。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